洗馨院三国文化艺术墙 (摄影 马丁)
洗面桥横街17号院洗馨院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坚持以人为本,安其居、乐其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民生福祉的内涵作出如是阐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如何让这座城市更和谐、更宜居?成都市房管局坚定答案——大力推进全市老旧院落改造工作。在党的十九大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引领下,按照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要求,市房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将坚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实施城市“中优”和社区发展治理等老旧院落改造行动计划,为创造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贡献力量。
站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的新起点上,市房管局紧紧围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布局,会同各中心城区及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出成都市“中优”老旧院落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我市“中优”区域五年内将改造1584个老旧院落,力促城市住宅小区老旧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为贯彻落实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精神,市房管局牵头研究制定了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老旧院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全市三年内将改造老旧院落1820个(包含今年920个院落,下同),进一步助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今年,全市改造完成了920个老旧院落,其中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改造完成550个老旧院落;其它区(市)县改造完成370个老旧院落。
健全工作联动机制 创建基层自治组织
全力助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今年是老旧院落改造工作启动以来的第三个年头,在前两年中,共1944个老旧院落经改造焕发了生机。通过“硬件配套完善+长效机制建设”的双向改造,促进了社会和谐治理,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我市老旧院落改造工作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而成都也因此成为唯一以“老旧院落改造”为主题获得此项殊荣的城市。
据了解,为了确保老旧院落改造工作按阶段目标稳步推进,我市建立健全了“市、区、街办、社区、院落”五级联动机制。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属地街道办事处的实施主体责任,房管、经信委、公安、水务、民政等12个市级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分工协作,发挥专项改造牵头作用,构建起了自上而下、对口负责的层级组织体系。
9月召开的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对老旧院落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老旧城区改造成为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 “五大行动”之一。为此 ,市房管局研究制定老旧院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改促管的工作思路,根据居民意愿,通过各区(市)县政府投入,大力实施老旧院落改造,力争到2020年完成老旧院落改造1820个,基本实现 “应改尽改”,推动城市老旧居住小区自治组织更加健全、硬件配套更加完善、管理机制更加长效,不断改善市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社区居住舒适度、人文感知度、生活便捷度。
聚焦“中优”
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创造更佳的人居环境是老旧院落改造的重要意义,而这与“中优”内涵恰好契合。如何在体现着城市能级和层级的中心城区,更好地开展老旧院落工作?记者了解到,市房管局研究制定了城市老旧院落改造“中优”五年行动计划。
“这是项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按川西民居风格打造的二环路南一段9号的“竹苑”小区,让居民陈淑芬不断点赞:“院落改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新变化。”院务公开栏、安防设施、环境整治、房屋共用部位、管理用房、公用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改造让院落“颜值”倍增,而这也是老旧院落改造后给居民最直观的感受。
城市宜居品质提升是“中优”行动计划的意义之一。按照“中优”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行动计划将全力助推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建设。
“不仅环境好了,管理也更加规范,一切都像是有了新的开始。”馨怡苑居民刘方泉便收获了这样有品质的舒适与幸福。
据了解,按照“一尊重五结合”的工作举措安排,该院落将改造与深化基层治理相结合,与建立长效管理制度等相结合,实现了形象提升、配套完善和管理长效。
坚持以人为本、以改促管,“中优”行动计划将力争实现“中优”范围内老旧院落“应改尽改”。
下一步,市房管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及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立足服务城市“中优”,推进实施“中优”行动计划,通过对标学习上海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验与成效,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工作,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市民生活条件。
亮点点位
点位1 高新区:环境品质提升 让日子越过越幸福
还没走进成都高新区肖家河东三巷4号院,记者便被它洋气的外墙给吸引住了——奶黄色的墙面,上面点缀着几扇有着哥特教堂风格的彩色玻璃窗装饰,再加上不规则的砖红色墙砖,整体上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院子,只见不大的院子错落有致,花台分布两侧、黄色的小花正在其中开得娇艳;机动车有序停放在停车位内,留出了中央的消防通道;楼面、雨棚、车棚、垃圾堆放点等都焕然一新。
“院落改造的每一个环节,从改造申请到工程立项,从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都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和支持。”肖家河街道办事处永丰社区党委委员王智浩告诉记者,院子1990年建成,共计2栋房屋,涉及居民144户。在成都市、高新区院改办的指导下,院子于今年初完成改造。
据了解,本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思路,高新区统筹推进老旧院落改造工作,充分调动居民支持、配合、参与院落改造的积极性,为做好、做实这一重要民生工作夯实了基础。通过改造,院落公共设施功能得到完善,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充实。
“现在这个院子看起好清爽嘛,啥子都整得巴巴适适的。我们住起也安逸。社区经常还搞些活动,把我们这些街坊邻居都聚到一起热闹热闹,这日子简直越过越幸福!”谈到小区的今昔对比,居民杨阿姨止不住地赞叹。
点位2 成华区:老旧院落改造撬动基层自治建设
位于成华区猛追湾街道东街社区的一环路东二段140院子是1981年建成的“高龄”院落,共108户,而其中63户都是出租户。怎么才能更高效地收集到业主的意见,如何让业主同意交纳维修资金,成为院子是否进行改造的关键所在。此时,居民自治组织院委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正在我们为之烦恼时,院委会站了出来。在主任蓝大爷的带领下,委员们挨家挨户给业主做工作。”东街社区居委会主任黄涛告诉记者,“改造好了,环境都要好些嘛,环境好了嘛,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租金也水涨船高了呀!”……终于,工作做通了,改造也就顺利开展了下去。从今年3月开始进场施工到现在,4个月时间过去,小区完成了“颜值”上的“蜕变”。
老旧院落改造撬动了居民自治组织建立,建立后的居民自治组织又对院落改造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成华区充分将“互联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老旧院落,通过“平安智慧院落”建设,使老旧院落蝶变为智能院落、幸福家园。
从自家电视机里就可看到院落监控画面、用二代身份证进行登记申领门禁卡和手机电子钥匙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圣灯街道关家社区关家大院用“智慧”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智能化管理和自治长效管理是城市老旧院落发展的不二选择。随着老旧院落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院落会和它们一样,带着“智慧”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据成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纳入改造范围的96个老旧院落已全部完成改造。
点位3 武侯区:三国元素“住”进小区 让城市文化融入院落改造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军马曾在这里歇脚,以小河之水洗去脸上风尘,故此得名洗面桥。有了这样一个典故背景在,我们院子打造自然是要围绕这个主题,把这些文化故事传承下去。”浆洗街街道洗面桥社区相关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的确,当记者走到洗面桥横街17号院洗馨院时,便感受到迎面扑来的三国味儿:大门左侧,《三顾茅庐》《三让徐州》的故事拉开序章;院里艺术墙上,《书生拜将》《三英战吕布》《空城计》《官渡之战》《桃园三结义》等故事一一展开,仿佛带人回到了那个烽火不休的三国时代。
“我们院子在洗面桥,又临近武侯祠。当初听到说要进行院落改造,小区居民都很希望把三国文化融入进来。”该院落自治小组组长邓晓燕告诉记者,在改造之初,街道办、社区相关负责人会经常到院里来,一边监督施工工作,一边了解民情民意,各方面工作由此得以顺利开展。
雨污实行了分流,路面做了硬化,墙面重新粉饰过,路灯、楼道灯恢复光亮,停车位、自行车棚规划齐整,休闲座椅安装到位……“居民对现在的院落环境赞不绝口。”这是邓晓燕在采访中对记者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现在大家都把院子当作自己的家在珍惜,院落氛围很是温馨。
“我们按照水通、路平、灯亮、立面洁,休闲有场所、管理有组织、造血有功能、维修有资金的要求实施改造,同时把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旨在打造能传承城市文化的老旧院落。”浆洗街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该街道纳入民生实事目标的7个老旧院落已全部改造完成。(程茂珂 记者 缪梦羽 图片由市房管局提供)